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对立统一规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对立统一
1.含义: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2.同一性和斗争性
含义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关系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对立统一规律,推动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作用
同一性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
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
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
3.普遍性和特殊性
含义
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关系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方法论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普遍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性)
4.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矛盾群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每一对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
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本阶段是复习的基础阶段,在基础阶段考生主要是了解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知识框架,宏观把握各学科的主要内容,夯实基础。在考研的五个科目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马原》是被考生们视为最难理解,最容易失分的科目,那么复习就先从《马原》开始。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复习提示】
唯物辩证法是探讨世界是怎样存在和发展的问题,包括两大总特征、五对联系和发展的环节、三大规律。其中,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主要特征;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环节是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复习的重中之重是对立统一规律。
【要点图解】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永恒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两大总特征
联系
1.定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3.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4.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
1.定义:前进上升的运动
2.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3.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过程
1.定义: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方法论: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2.方法论: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它们“是各种事件的世界性的相互依存、(普遍)联系和相互联结的环节,只是物质发展这一链条上的环节”。
基本
环节
原因与
结果
1.意义: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2.含义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
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3.关系
(辩证)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4.方法论: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必然性与偶然性
1.意义: 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
2.含义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3.关系(对立统一)
对立
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地位和作用不同
统一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4.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可能性与现实性
1.意义: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2.含义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3.区分
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4.方法论
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现象与
本质
1.意义: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2.关系
①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
②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③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3.方法论
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内容与
形式
1.意义
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2.含义
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
3.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2.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含义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意义
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含义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意义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真题演练】
1.(2012.17多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2007.2 单选)“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技,语人曰吾不能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对立统一规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