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百家哲学
用哲学的思维思考当下生活-国内
2023-05-12

哲学的思维思考当下生活-国内

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个顿悟的特殊时刻,从无忧无虑的时光中醒来,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是艰辛、复杂、令人难以忍受的。

然后,怎么办?

新刊出炉!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高中生需要哲学吗」

采访:薛巍

记者:宋诗婷 薛巍

我们有可能逃避时间吗?

多元文化是否是人类团结的阻碍?

工作会否使人类产生隔阂?

阐释蒙田《随笔集》(1580)中的一段话。

……

这是2019年法国高中会考哲学考题的部分题目。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几乎每年都会有这么一份考试题目传来,引起一波关于教育,关于哲学教育的讨论。

在法国,哲学是高中生的必修课,高三那一年,每个法国高中生都要经历一轮来自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等人的洗礼。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些哲学知识在会考结束后就还给了老师。有些人或许记不住咬文嚼字的理论和观点,但在这过程中掌握了理性思考的工具。也有些人就此走上了哲学之路。

比如,同事驳静在《关于法国中学哲学的三件小事》一文中采访的几位高中哲学老师。

2014年至2015年,其中一位采访对象阿维莎格在一所中学教了一学年高三。新冠疫情在法国暴发后,她收到一些来信,当年的学生在邮件里向她感叹,最近的疫情使他们想起当年哲学课堂上讲到过的福柯,主要是其关于“生命权力”的概念。

用哲学的思维思考当下生活,对于普遍受过哲学教育的法国人来说顺理成章。但这事儿若发生在中国,尤其是发生在一群中国高中生身上就更让人感兴趣了。

高中哲学原理_美国高中 哲学_高中历史教案先秦哲学和诸子百家

插图 | 范薇

接触到哲学社的年轻人纯属偶然,是一位学习哲学和心理学的朋友偶然提起,我才开始关注的。这个“高中生主导的哲学社团”日常阅读康德、胡塞尔、萨特,还曾定期在学校里开哲学课,“哲普”康德、尼采、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偶尔讨论诸如女权、广告的符号逻辑、校园事件等社会议题也常常援引哲学理论。更难得的是,从这些文章和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发现,这些年轻人的确有意无意地将理论内化为思辨能力,“掌握了理性思考的工具”。

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年轻人?如何与哲学相遇?这是最初引起我和同事好奇的地方,进而延展出整个封面报道。

柏拉图说:“哲学始于惊异。” 这个由“惊异”引发的封面故事,意义或许不局限于对于高中生思想和哲学教育的探讨。就像陈赛在《夏先生的故事》里提出的疑问:“在一个人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个顿悟的特殊时刻,从无忧无虑的时光中醒来,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是艰辛、复杂、令人难以忍受的。然后,怎么办?”

什么都不做,或者去寻找答案。其中有些人(很少一部分)就钻进了哲学里。当然,哲学或许也不能解惑,但它至少能让人开始寻找,并一定程度上提供寻找与思考的方法论。

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便现在用哲学的思维思考当下生活-国内,“哲学”都被视作形而上的,离现实生活很远的学问。实则不然。在这组封面报道里,薛芃采访了儿童哲学教育专家:“孩子需要哲学吗?这并不构成一个问题,无论是否需要,在孩子每天提出的无数问题中,总有几个问题可以成为严肃哲学领域中的真问题;当孩子提出问题并开始以自己的方式继续思考下去时高中哲学原理,他就已经进入了哲学境地。”

从这个视角来看,哲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条条大路通哲学

——专访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郁喆隽

年轻人喜欢哲学好像是很自然的事。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柏拉图说:“哲学始于惊异。”谁不爱智慧?谁没有产生过惊异?但也有些不少人认为哲学太玄虚,全是空谈。用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哲学家的著作无法证伪、最多只是自洽的体系。哲学乃至人文学科反复要为自己的正当性辩护。

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郁喆隽在校内开有两门通识课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电影中的哲学思辨”,出了一本书叫《当柏拉图遇到卢米埃尔:电影中的哲学思辨》。2014年他获得复旦大学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他还很早开了网上哲学课,从古希腊讲到当代心灵哲学,讲“奥勒留《沉思录》:乱世之中如何寻求宁静?哈贝玛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理性只意味着能够发射卫星吗?”。

美国高中 哲学_高中哲学原理_高中历史教案先秦哲学和诸子百家

郁喆隽

很多学生喜欢郁喆隽的哲学课,但他仍需要在讲座中阐明“哲学的有用与无用”。哲学确实有切实的用处:“一个人受过哲学训练之后,就会有连贯、自洽的逻辑能力和清晰的思辨能力,能够一眼看出别人在胡诌什么。”另一方面,“我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用哲学的思维思考当下生活-国内,并非仅仅追求其实际的功用,实际功用是派生的”。对他所说的“哲学的无用”,我的理解是:哲学是对最宏大、最深刻的问题的追问(世界的统一原理和发展原理),不见得所有人都有展开这种追问的形而上学的冲动和毅力。

郁喆隽近来时而在微博上发一些哲人语录。比如弗洛姆说:“人是唯一这样的动物,他能感到厌烦、不满,感到自己是从天国中被驱逐出来的。人是唯一这样的动物:对他来说,其生存也成了一个问题,成了一个他必须解决而又无法逃脱的问题。”人生问题是永恒的,哲学也是永恒的。

我们请郁喆隽深入谈了谈青年人应该如何理解哲学,接触哲学。

三联生活周刊:你曾经指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只有少量或者说几乎没有任何哲学内容。在你看来,为什么要对大学以前的学生开展哲学教育?教什么内容?哲学和其他学科是什么关系?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哲学和其文明是什么关系?

郁喆隽:国民教育体系中在大学之前的确没有一门叫作“哲学”的专门课程。但是关于哲学的内容却是很多的,或者说,几乎每个学科都有一些涉及初步哲学思考的内容。因为哲学会思考一些最为基础性的概念。例如,物理学会告诉你怎么计算力,以及不同种类的力,但是并不会反思“力”本身究竟是什么。物理学还会使用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时间和空间,但是依然可以追问时间和空间究竟是什么,有没有除了牛顿、笛卡尔之外的时空观念,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和牛顿的时空观到底有什么差异,两者是否兼容之类的问题。

生物学中会学习进化论,那么进一步我们就可能会思考,进化是否有特定的方向、“自然选择”和我们通常说的“选择”有什么异同、人类这个物种出现在地球上的意义是什么等。再比如,历史学会让学生学习一些历史事件及其意义,但是人可能会想到一些历史哲学的问题。例如,人类历史是否有类似自然历史一样的规律?哲学还要反思一些知识来源和可靠性的问题。例如中学教科书一般都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突破在实验和归纳,不过哲学就会问归纳法本身的局限在哪里。我认为条条大路通哲学——从文学、历史、科学、政治、人生、艺术都可以走出一条走向哲学的道路来。

美国高中 哲学_高中历史教案先秦哲学和诸子百家_高中哲学原理

插图 | 范薇

在我看来,在大学之前每个人最需要的预备知识是逻辑学——不需要深奥的数理逻辑,而是需要学习一些形式逻辑,这样就能够辨别一些最常见的逻辑谬误。现在的一些书籍里也有叫“批判性思维”的内容,也就是在形式逻辑之外补充了一些识别非形式谬误,能够进行有效论证、和不同的意见进行对话和辩论。这些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在训练思维的能力。即便日后不专门学习哲学,在与人沟融、辩论和谈判中都是用得上的。

另外,国民教育中急需加强的是生命教育和伦理教育,让学生思考如下的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自己生命的独特价值,每个人对家人、他人、社会的责任等。一个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否只有唯一准确的标准?多数人如何面对少数派?这些问题多多少少都会涉及哲学的内容。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都知道,法国中学会考里有哲学考试。据你所知,德国等欧美国家有没有在中学阶段教授哲学?有的哲学家大概从小就开始思考哲学,而维特根斯坦这样的是半路出家。

郁喆隽:据我所知,欧美国家的中学里有将哲学列为选修课程的,单独列为必修课的很少。不过一些哲学传统较好的国家,在文学、历史、公民、法律、伦理课程中其实都包含了哲学的内容。

我觉得不必强求大家一定都要学习哲学,自然而然比较好。在我看来,每个人遇到哲学问题的时段可能差异很大。有些人在儿童时期已经开始不自觉地开始思考哲学了;而有些人则要等到中年之后,在生活中遇到了具体的困惑,才会去思考哲学。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一个人一辈子总要花一点时间思考哲学的。水到渠成,自己觉得有必要思考学习了再去学习比较好,否则也会出现很多只会高谈阔论的“玄学家”。当然,现代学院哲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专业哲学工作者和哲学教师,想要半路出家就比较困难了。并不是哲学不接受你,而是高等教育中的学位教育不接受你。所以20世纪只出了一个维特根斯坦。

高中历史教案先秦哲学和诸子百家_美国高中 哲学_高中哲学原理

在欧美,尤其是欧洲,哲学被视作培养年轻人思辨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正统教育中拥有悠久的历史。| 图:视觉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年轻人会遇到哪些比较典型的哲学问题?比如在关注时事、看电影、个人生活方面,哲学能提供哪些教益?

郁喆隽:年轻人通常会把人生的具体困惑和哲学问题混淆起来。其实哲学并不会直接帮助你解决人生的具体问题,例如未来做什么工作、出国还是考研之类的选择。我个人的感受是,哲学可以跳脱开来,提供一些“第二阶”的思考。

什么是“第二阶”的思考呢?例如,我知道有房有车是如今社会对成功的流俗定义。那么,我如何做到有房有车,这就是一个第一阶的实践问题。对此哲学难以出力,但是哲学会让你反思,有房有车是否值得追求;如不是,人生还可能追求和实现什么。这就是“第二阶”的思考。哲学可以让人彻底换一个思路想和看问题。

其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和哲学有结合点。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时候,可能想到如下的问题:如果一定要牺牲一半人的话,应该怎么选择呢?随机选一半是不是最“好”的方案?这样做和《复仇者联盟》中的灭霸有什么区别呢?这些问题都涉及哲学。此时,如果能够去找一些哲学入门书籍来看,就会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克服思想盲区。

三联生活周刊:你说“当代学院哲学给人的印象是枯燥、乏味、高深、傲娇和孤芳自赏的”。哲学有点让人敬而远之。亚里士多德说,从事哲学要有闲暇。哲学是不是大部分时间都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哲学被拉回地面了吗?

郁喆隽:古代的时候,不论东西方,哲学的确是属于精英教育,从事哲学是要有闲暇的。但是如今就不能再这么说了。原因有两个:第一,现在人的寿命比古人长了很多,空余时间也多了。第二,从长时段来看,现代文明更为平等,精英和底层之间的知识差距被缩小了。以往的精英对知识是有垄断的,而如今绝大部分书和知识是所有人随时可以获取的。

当然反过来也要明确一点,哲学和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是有“门槛”的。一个人胡思乱想和胡乱读书,很容易造出满嘴跑火车的怪人来。从结果来看,哲学大概总是少数人的事业,但是并不妨碍它成为多数人的阅读体验和自己知识宝库的一部分。

美国高中 哲学_高中哲学原理_高中历史教案先秦哲学和诸子百家

电影《将来的事》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你去中学讲过哲学,“00后”的文化素养或者追求跟他们的前辈相比,状况如何?老早阿兰·布鲁姆就讲“美国精神在走向封闭”,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中说:“如今的大学生都是自命不凡的混蛋,全无智力和道德上的好奇心,对有关生活意义的大问题缺乏兴趣,也不愿意冒任何知性风险,对内在的自我的灵魂无动于衷。”

郁喆隽:我接触的年轻人给我一种感觉,就是代内差异大于代际差异。他们的多样性远远超出前几代人来高中哲学原理,所以很难画出一个群体侧写来。当然“精神的封闭”和“思想的萎缩”是随时可能出现的,如果外部环境不利于独立思考发展——例如社会的阶层流动性下降、教育不再改变命运,或者越来越陷入封闭的圈层文化中,就无法看到整体的格局。

不过如果从乐观方面来看,几乎每一代人都曾经认为下一代人不如他们,结果却并非如此。年轻人成长起来,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自然会接受现实的教育,意识到以往的思维窠臼和自身的局限。以往40年中国社会整体财富的增长或许会创造出一批财务相对自由的年轻人来。他们中即便有一小批愿意思考严肃问题,对整个民族而言,也不可限量。不过舆论撕裂的困境急需警惕。

三联生活周刊:高中时代就关心哲学问题,会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比如过早看破红尘?变成犬儒?太多人关注哲学是好事吗?

郁喆隽:需要明确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首先,关心哲学问题不会有什么价值观上的负面影响;其次,现代社会压力太大,高中生中有一些出现了心理症状,他们有可能到哲学或者二次元中寻求出路,虽然未必效果很好。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加强高中生的心理辅导,为他们减压,而不是污名化一个学科和群体。

现代社会的确有不少犬儒,也就是一群价值虚无、玩世不恭的人。但是请不忘记古代的犬儒主义者却是截然相反的,他们虽然放浪形骸,但是对自己是真诚的,言行是一致的。可悲的是,如今一些人思想混乱、言行背离,充满内在矛盾和悖论。如果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哲学和其他一些学科至少可以帮助他们厘清自己的思维。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哲学,或者从一开始就对哲学存有误解。所以还远远没有到担心“太多人关注哲学”的时候。

封面动画设计:黄罡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高中生需要哲学吗」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本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高中生需要哲学吗?惊异与思辨:一个中学哲学社的故事

| 社会 |

| 经济 |

| 文化 |

| 专栏 |

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在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大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周濂看来,不管是否喜爱哲学、是否拥有哲学天赋,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高中哲学原理,都会遭遇哲学问题。从中学时代对哲学感兴趣,到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再到成为一名哲学学者,周濂一路经历了哲学教育。如今,他也在与7岁女儿的互动中,发现孩子们有着很好的“哲学感”。而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思维、怀疑眼光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也是每位父母应该思考的课题。

高中哲学原理_美国高中 哲学_高中历史教案先秦哲学和诸子百家

点击上图,听人大哲学教授周濂和他的女儿都有哪些有趣的哲学讨论

TAGS: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