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庄子
道家文化的经典,它的首篇《逍遥游》
2023-05-07

道家文化的经典,它的首篇《逍遥游》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晨钟暮鼓 音乐: 一鱼 - 晨钟暮鼓

作者 | 落落

来源 | 帆书 原樊登读书

(ID:)

当你感到焦虑时,怎么办?

因为各种压力感到身心交瘁道家文化的经典,它的首篇《逍遥游》,又如何缓解?

作家冯唐给出的建议是:读书,读《庄子》。

然后就会明白:宇宙浩瀚,人间沧桑,我们放不下的种种,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他自嘲说,自己之所以没有在汲汲营营的岁月里变成精神病患者,要归功于《庄子》。

这本书,是道家文化的经典,它的首篇《逍遥游》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庄周先生用简洁优美的文字,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引发出对人生境界的思索。

文章很短,故事很简单,却蕴含天地间最大的智慧。

01

关于认知

原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实说的是眼界与格局。

人生如旅,你来我往,每个人有自己行进的方向。

作家史铁生有句话说得特别鼓舞人心:“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

和见识短的人争辩庄子的快活,纯属耗费精力;与层次低的人说理,就像对牛弹琴。

关于这一点,庄子二千多年前就用讲故事的方式说过。

在北海,有一条大鱼,在起风的日子里变成大鹏鸟,因为它要借着这阵大风飞到南方去。这一过程自然历尽艰辛。

蝉、斑鸠、麻雀这些小东西对大鹏鸟的举动不能理解,也很不以为然,讥笑大鹏多此一举。它们觉得,一辈子生活在草莽树丛就很好啊。

对于外界的各种不解,鹏没有多发一言,而是坚定自己最初的信念,乘风而行,一往无前。

有些人惯用小聪明,有些人拥有大智慧。

有些人像故事里的斑鸠麻雀那样鼠目寸光,为眼前的一亩三分沾沾自喜;有些人和鹏一样志存高远,愿意为远大志向砥砺前行。

认知决定层次,眼界决定境界。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必为友。

《庄子 ·秋水》中有三句话,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和井底的青蛙谈论大海,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和见识浅薄的人谈论天地大道,这些,都没有必要。

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突破认知局限,才能具有高见。开阔眼界,才能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

人生苦短,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不解释,不争辩,走自己的路庄子的快活,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02

关于荣辱

原文: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有一个宋荣子的人,不同于常人,庄子认为他很有智慧。

他不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对世间的荣辱毁誉具有清醒认知。

就算全世界的人赞美他,他也不会因此变得特别奋勉,同样的,就算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他道家文化的经典,它的首篇《逍遥游》,他也并不因此而感到沮丧。

他对自己和世界看得非常清楚,所以超然物外,不在乎虚名俗利。

作家季羡林,在牛棚劳动过、做过守门人、当过门房。

风雨飘摇中,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偷偷翻译《罗摩衍那》。

为了不被发现,他提前把原文抄在纸条上,等到身旁没人时,拿出纸条,躲在传达室的角落逐字逐句地翻译 。

风雨过后,他写了一本回忆录《牛棚杂记》,用幽默的笔触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用平常心观照世间善恶美丑。

对于“国宝”“国学大师”、“学术泰斗”这样的荣耀,很多人求之不得,季先生却发文昭告天下,辞谢三顶桂冠。

守良知,做实事,弃虚名,他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好人。

季羡林磨难中不失操守的一生,正如2006年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明代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面对风雨,无惧无忧,吟啸且徐行。面对赞誉,淡然处之,不要得意忘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高人。

03

关于欲望

原文: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森林再大,筑巢的鸟儿需要的只不过是一枝之栖;河流再宽,口渴的田鼠只求肚子喝饱而已。

人也一样,良田万顷,日食一斛,华屋万间,夜卧五尺。简化欲望,回归平淡。

这是庄子在故事中所表达的人生理念。

自古以来,有所作为的圣贤之士都是化繁为简,朴素做人。

曾国藩身为朝廷重臣,完全有条件养尊处优,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事实上,他从来不尚奢华,日常饮食起居非常简朴,一件衣裳可以穿几十年,房间内只有一床一案、两条长凳,加上三只竹箱而已。

他还以身作则,制定 勤俭家风,要求妻儿勤苦持家,凡事亲力亲为。

因为他相信一点:“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人所以感到痛苦,很多时候是被太多的欲望束缚,在求而不得中迷失自我。

买买买,囤囤囤,吃吃吃,这样的生活方式虽然满足了口腹之欲,获得一时爽快,却无法带来充实感和真正的快乐。

古人言,欲大无根,心宽无恨。

其实人之一生,需要的外在物质并不多,而贪欲就像一把枷锁,锁住一个人的心灵。

《菜根谭》有言: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衍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

欲求太大,哪怕住高楼广厦庄子的快活,吃山珍海味,也会食之无味,夜不能寐。

心若放宽,纵使粗茶淡饭的日子,也能够高枕无忧,活得轻松自在。

真正的快乐,源自内心的充盈与自由。

简单生活,以少为多,更容易感受生命的轻盈。

04

关于境界

原文: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哲学家冯友兰将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大多数人,在自然、功利、道德三层上下求索,对于天地境界只能高山仰止。

《逍遥游》中,庄子讲了一个关于许由的故事。

有一天,尧找到许由,准备将帝位让给他,因为觉得许由比自己更有资格坐这个位置,更有能力管理百姓。

许由却说,天下既已治理好,我接替你,岂不是为了名?但我无意于功名。

因此,他对送上门来的功名断然拒绝。

忘却自我,不求功名,顺应自然,超神入化,与天地精神独往来,是为至人、神人、圣人。

千古名将郭子仪生逢唐代中兴时期,辅佐四位皇帝,出将入相,多次当大元帅,多次立大功。

国家有难时,得了命令就出名打仗,为皇帝保卫大唐江山;天下太平了,皇帝下令叫他回去,他就解甲归田,没有一句怨言。

明明战功赫赫,却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功遂身退。

陈庄子的话陈庄子的话_庄子的快活_庄子秋水庄子

有一次,唐代宗命郭子仪为尚书令,他辞谢。

唐代宗命五百骑兵护卫登门,催促郭子仪就职,他坚持不受任命,又奏疏一封,希望皇帝端正法纪,不可偏爱他。

唐代宗接受了谏言,并命令史官将此事迹记入国史。

郭子仪办实事,不邀功,因而能够全身而退,活到八十五岁,享尽荣华富贵,正所谓“大富贵,有寿考。”

他的处世之道漂亮到极点,也高明到极点。

芸芸众生,一辈子匆匆忙忙,不断追逐名利,明争暗斗,不知不觉中被名利困缚一生。

只有真正觉悟了的人,才能放下功名,随心所欲,与天地同往来,达到人生至高境界。

05

写在最后

如果用两个字总结《逍遥游》一篇,那就是:洒脱。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有活得洒脱,才能减少痛苦,才能从攘攘红尘中找回自己,活成自己,逍遥自在地生活在人间。

天之苍苍, 人生漫漫,燕雀鸿鹄各有心志。人生, 本就是一种体验,也是一场修行。

一个人拥有多高的智慧,就能获得多大的快乐。

点个「在看」,让我们一起以平常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点击名片进入正略书院主页

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确保收到新文章提示

TAGS: 逍遥游 读书 道家 郭子仪